禮德旭
  • 關於禮德旭
    回主選單
    • 認識禮德旭
    • 什麼是PBL
    • 年度報告
  • 我們的服務
    回主選單
    • 線上講座
  • 課程介紹
    回主選單
    • 街上遊你遊我
    • 小小報導者
    • 闖進月ㄕˋ界
    • 好老師召集令
  • 禮德專欄
    回主選單
    • PBL教師手冊
  • 增能文章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禮德旭
  • 關於禮德旭
    認識禮德旭 什麼是PBL 年度報告
  • 我們的服務
    線上講座
  • 課程介紹
    街上遊你遊我 小小報導者 闖進月ㄕˋ界 好老師召集令
  • 禮德專欄
    PBL教師手冊
  • 增能文章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禮德觀點 (7)
    • 禮德充電站 (11)
      • PBL教師手冊 (1)
        禮德觀點 (7) 禮德充電站 (11) 手機成癮 (1) 暑假 (4) 自我照顧 (1) 教師 (1) 情緒 (1) AI (2) SEL (9) 兒童權利 (5) 溝通合作 (7) 自我覺察 (3) PBL教師手冊 (1) PBL專題導向式學習 (1)
        1. 首頁
        2. 增能文章
        3. 你有手機成癮嗎?--我們都該正視的數位焦慮

        你有手機成癮嗎?--我們都該正視的數位焦慮

        2025 Jun 13 禮德觀點
        內容目錄
        1. 以下這6點,你中了幾個?
        2. 兒少「手機成癮」不只是滑太多,而是心在求救 
        3. 網路傷得最深的,其實是「心」和「腦」
        4. 禮德旭給教育工作者的4個暑期行動提案
        內容目錄
        1. 以下這6點,你中了幾個?
        2. 兒少「手機成癮」不只是滑太多,而是心在求救 
        3. 網路傷得最深的,其實是「心」和「腦」
        4. 禮德旭給教育工作者的4個暑期行動提案

        以下這6點,你中了幾個?


        ✅ 一有空就想滑手機,放下沒幾分鐘就覺得空虛 

        ✅ 沒網路時感到焦慮、心煩、甚至想發脾氣 

        ✅ 每天睡前一定要滑到凌晨才甘願入睡

        ✅ 與人約出門覺得麻煩,寧願宅在家看影片或打遊戲 

        ✅ 上課、工作提不起勁,注意力不集中 

        ✅ 明明有事要做,卻一滑手機就不小心過了兩小時 

        身為大人的我們偶爾沈迷於滑手機,
        但對孩子來說,這樣的習慣,可能正一點一滴拉低他的情緒與專注力。

         


        兒少「手機成癮」不只是滑太多,而是心在求救 


        當孩子出現這6種行為時,已是高風險警訊: 

        1️⃣ 一回家就守在手機或電腦前不離身

        2️⃣ 沒辦法上網時出現焦慮或暴怒 

        3️⃣ 上網時間延長、睡眠變差 

        4️⃣ 不想出門、不參與其他活動 

        5️⃣ 白天沒精神、學習力下降 

        6️⃣ 作業草率、成績退步、拖延嚴重 

        更嚴重的,是孩子自己否認問題,甚至對限制手機的家長產生敵意、冷暴力、甚至肢體衝突。 而這些行為背後,其實藏著更多深層的心理壓力: 

        🔸 害怕人際互動失敗 

        🔸 對自己沒自信、成就感缺乏 

        🔸 面對學業挫折、家庭衝突時無法排解 於是,網路就成了他們逃避現實最簡單、也最危險的避風港。

         


        網路傷得最深的,其實是「心」和「腦」


        根據《失控的焦慮世代》與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調查: 

        過去三年,兒少身心科門診增加 56% 

        高中青少年憂鬱症患者中,高達 90% 曾出現自傷行為 

        自曝遭遇私密影像外流的學生,其自傷風險高出 5.16 倍 

        網路霸凌、色情沉迷、社群比較,成為焦慮、逃避、退縮的三大誘因 這不是「現在小孩玻璃心」,而是現代網路世界的真實壓力場。 特別是在暑假這種「時間寬鬆+家長又忙」的期間,更容易全面爆發。 

         


        禮德旭給教育工作者的4個暑期行動提案


        ✅設計暑假前的「數位使用自我覺察活動」

        引導學生在期末或暑假前,回顧自己網路使用的習慣與感受(作為自我了解的起點。

        ✅辨識高風險行為並與輔導/導師系統合作

        針對出現明顯沉迷、社交退縮、情緒波動的學生,提前通知導師與輔導室共同關注,避免暑假期間學生陷入孤立或焦慮。

        ✅建立正向數位文化的「共學語言」

        與其說:「你不要一直滑手機」,不如試著這樣說:

        「你最近都在看什麼影片/追什麼帳號?好看嗎?」
        「這個遊戲/影片哪裡吸引你?你會推薦我玩/看嗎?」
        「你有沒有看過讓你很生氣、很好笑、很奇怪的內容?」

        這些問法是讓孩子知道:大人不是要抓你,是想了解你在意的世界。從這樣的語言開始,才可能建立起數位使用的共同討論空間。

        ✅暑假前與家長溝通建立「家庭數位協議」

        可透過聯絡簿、班級群組、親師座談,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訂立暑期網路使用規則,並提醒:限制不如陪伴,監管不如共學。

         

        讓孩子在假期中,不只有螢幕相伴,還記得有人在乎他、相信他。

        讓我們從陪孩子「怎麼用手機」開始,一起陪孩子一起迎接數位時代的挑戰與可能。

        • 禮德觀點
        • 手機成癮
        • 兒童權利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了解孩子的四種合作模式!只要放對位置,人人都可以是好夥伴

        你是否也曾遇過讓你頭痛的孩子,總是在團體活動中搗蛋、挑釁、無法專注? 有的時候,或許孩子不是不想配合,而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 來看看孩子的四種合作模式,找到適合他的合作位置!

        • 2025 Jul 13

        學生可以用AI嗎?

        面對AI工具的快速發展,許多老師與家長的第一反應是:「禁止學生使用!」但我們想問──禁止,真的是教育的解方嗎? 在AI與網路早已融入孩子生活的今天,問題不該是「可不可以用」,而是「你怎麼使用?」 這樣的對話,才能真正帶領孩子面對未來。

        • 2025 Jul 26

        \ 暑假合作提案 / 不只放下手機,更一起學會溝通合作

        「暑假孩子的手機該不該沒收?」 「孩子怎麼總是滑手機不跟我說話?」 「大人說一句,孩子回三句,溝通怎麼愈來愈難?」 這些,可能是孩子暑假在家可能會發生的事。 但其實,手機只是冰山一角,背後真正的課題是與孩子之間的合作與溝通!

        • 2025 Jul 01

        孩子愛滑手機,其實有原因──從兒童權利重新看待網路成癮

        面對孩子滑手機,許多教育工作者與家長的直覺反應是:規定時間、沒收手機、強化管教。 但我們是否曾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手機如此有吸引力?又是什麼讓我們對這件事這麼焦慮? 這不只是手機的問題,而是我們與孩子之間,有沒有空間對話的問題。

        • 2025 Aug 03

        「我是為你好」但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為孩子好?

        每當這句「我是為你好」出現,像是一句讓人無從反駁的咒語,瞬間封住了孩子表達的空間,也讓我們以為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關心與保護。 但孩子真的感受到「好」了嗎?還是只感受到被限制、被控制,甚至無法選擇的窒息感?

        • 2025 Jul 10

        瞭解更多

        • 關於禮德旭
        • 什麼是PBL
        • 增能文章
        • 線上講座

        支持我們

        • 捐款支持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kidsleaducation.org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禮德旭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