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德旭
  • 關於禮德旭
    回主選單
    • 認識禮德旭
    • 什麼是PBL
    • 年度報告
  • 我們的服務
    回主選單
    • 線上講座
  • 課程介紹
    回主選單
    • 街上遊你遊我
    • 小小報導者
    • 闖進月ㄕˋ界
    • 好老師召集令
  • 禮德專欄
    回主選單
    • PBL教師手冊
    • SEL加油站
    • 禮德交換日記
  • 增能文章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禮德旭
  • 關於禮德旭
    認識禮德旭 什麼是PBL 年度報告
  • 我們的服務
    線上講座
  • 課程介紹
    街上遊你遊我 小小報導者 闖進月ㄕˋ界 好老師召集令
  • 禮德專欄
    PBL教師手冊 SEL加油站 禮德交換日記
  • 增能文章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禮德觀點 (8)
    • 禮德充電站 (12)
      • PBL教師手冊 (4)
        • SEL加油站 (5)
          • 禮德交換日記 (6)
            禮德觀點 (8) 禮德充電站 (12) 手機成癮 (1) 暑假 (4) 自我照顧 (1) 教師 (1) 情緒 (1) AI (2) SEL (15) 兒童權利 (5) 溝通合作 (8) 自我覺察 (3) PBL教師手冊 (4) PBL專題導向式學習 (4) 兒童表意權 (1) SEL加油站 (2) 禮德交換日記 (6) 6C領導力 (2) 創意設計 (2) 引導師 (5)
            1. 首頁
            2. 增能文章
            3. 我想成為一個溫柔堅定的大人

            我想成為一個溫柔堅定的大人

            2025 Sep 25 禮德交換日記
            內容目錄
            1. ▋想陪孩子走一段學習的旅程
            2. ▋原來培訓也可以很自在
            3. ▋無助的時刻,是一起學習的開始
            4. ▋老師的另一種樣貌是「陪孩子看世界」
            5. ▋在孩子面前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
            6. ▋想成為溫柔又堅定的人
            7. ▋和孩子一起成長,學會自我肯定
            8. ▋給未來參加培訓的你,這裡的收穫超出想像

            在大學四年級的尾聲,逸馨決定做一件「現在不做,可能再也沒有機會」的事。從報名禮德旭的 PBL 引導員培訓,到真正站上營隊現場引導一群孩子,逸馨走過困惑、無助,也得到了信心與感動。這一段經歷,讓他重新想像了「老師」的角色,也找到自己未來想成為的大人模樣。

            ▋想陪孩子走一段學習的旅程

            參加禮德旭 PBL 培訓的契機很單純,從貼文看到 PBL 引導員培訓的資訊,再加上朋友曾經參加過,給他的回饋都是「很值得試試」。身為教育系大四生,逸馨想著,這可能是自己最後的學生時光,如果不在這時候挑戰看看,未來就沒有同樣的機會了。

            逸馨說「我想試試看自己能不能真的帶一個營隊,寫一份教案,陪孩子走一段學習的旅程。」於是,他按下報名的按鈕!

             

            ▋原來培訓也可以很自在

            逸馨分享,很多人以為培訓一定嚴肅、枯燥,但他最深刻的培訓課程是「用棉被展開的創意思考活動」。「那個過程真的很輕鬆,大家腦中會突然蹦出很多點子,覺得很好玩。原來培訓可以是這麼自在的氛圍!」讓逸馨總是期待著每一次培訓的到來。

            如果要用三個詞形容整段培訓,逸馨覺得是「挑戰」,因為營隊本身就是挑戰,也是師培之外嶄新的經驗。再來是「探索」,不只是孩子探索環境,他也在探索自己能不能用不同方式教學。最後是「自在」,雖然有作業壓力和挑戰,但過程氛圍很安心和自在,夥伴間也彼此支持。

             

            ▋無助的時刻,是一起學習的開始

            帶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逸馨說:「有時候我安排的方向,孩子根本吸收不了,只能臨時調整。那時候覺得好累,也好可惜。」但幸好,逸馨不是一個人,還有一群夥伴的支持。「夥伴們很照顧我的情緒,也一起想辦法幫我解決。我才發現,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那些不如預期的狀況,反而成為調整心態、學習合作的契機。

             

            ▋老師的另一種樣貌是「陪孩子看世界」

            在這段旅程裡,逸馨對「老師」有了新的想像。「以前覺得老師就是把知識完整地傳給學生。但這次,我覺得老師更像是陪孩子去認識世界的人。」逸馨發現,老師不一定要「教很多東西」,而是帶孩子去發現、去思考。營隊中的老師,更像是傾聽者、陪伴者。孩子會主動分享,老師則是和他們一起好奇、一起探索。回到安親班打工時,這種差異更明顯。逸馨說:「在補習班,我只能不停輸出,當一個分享知識的老師。但在 PBL 營隊裡,孩子們會自己長出東西,我和他們幾乎是對等的狀態。」

             

            ▋在孩子面前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次營隊,逸馨還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在活動裡,他和孩子們一起使用「情緒儀表板」。當他說出「我很累,需要休息」時,孩子們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小時候我們的印象是,老師不能累,要有威嚴。但在營隊裡,老師和孩子都是人,都會有情緒,都在學習。」這讓逸馨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教育可以是平等的,老師和學生都是彼此的夥伴。

             

            ▋想成為溫柔又堅定的人

            在營隊的某一天,他聽到一個孩子對他說:「老師,我現在覺得自己很棒!因為我剛剛勇敢地跟大人分享了我們的東西。」當下,逸馨覺得所有的努力與辛苦,都是有意義的。孩子的勇敢,不只讓自己突破,也給了逸馨一份深深的感動。

            逸馨形容未來想成為的模樣,是當一個「溫柔而堅定的大人」。「這不只是我對老師的想像,也是我對自己人生的期待。」逸馨希望能帶給孩子的,不是被動接受的知識,而是快樂的學習經驗,能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帶著成就感往前走。

             

            ▋和孩子一起成長,學會自我肯定

            營隊的另一個挑戰,是面對自己。「我很容易看見自己做不好的地方,比如沒有照顧到孩子的需求。」但在這過程中,夥伴們都會不斷給肯定:「你做得很好。」這些回饋,讓逸馨慢慢學會看見自己的亮點。逸馨說,教學技術可以靠後天學習,但「自我肯定」才是最需要每天練習的課題。

             

            ▋給未來參加培訓的你,這裡的收穫超出想像

            「真的很讚,非常推薦!」逸馨毫不猶豫地說。「我參加過很多營隊和培訓,但 PBL 給我的收穫比想像中更多。不只是教學知識,還有從一群孩子和一群志同道合夥伴身上得到的感動。」營隊裡,他和夥伴們常常聊到深夜兩點半,討論著孩子的想法、教育的可能。這樣真誠的交流,成為他大學生涯中最珍貴的禮物之一。「我覺得在這裡收穫的東西,一定會超出你的想像。無論你對教育的方向是迷惘還是清楚,參加完,你一定會得到一些很重要的東西。」

            • 禮德交換日記
            • 引導師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一起比一個人更厲害!打造孩子未來競爭力的「合作力課堂設計」

            「我一個人做比較快!」 孩子這麼說時,不一定是真的拒絕合作! 他們有可能這麼想 💬 :「我不太知道怎麼跟別人一起工作。」 :「我們的想法不同,不知道怎麼執行。」 :「之前分組合作都只有我在做。」 合作不是孩子天生就會的技能,而是合需要設計與引導!

            • 2025 Jul 19

            合作力,該怎麼教?從四「有」三「不」開始!

            「老師,他一直不做事,我只好自己寫完…」 孩子們分組討論時,有人急著自己完成全部;有人悶不吭聲地做自己的事情。 這樣的分組合作,真的有效嗎? 我們都知道合作力很重要,但孩子們知道怎麼「合作」嗎?

            • 2025 Jul 30

            你看見的,只是表面 🔍 認識冰山下的孩子!

            「你是不是因為題目一直答錯,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很生氣?」 孩子點點頭,眼眶泛紅。 那時,禮德旭的夥伴韻筑還是老師。有個孩子在課堂上情緒爆炸、干擾其他人,甚至捶平板。為老師的她,其實也很生氣。明明已經約定好情緒來時要深呼吸,孩子卻沒做到。

            • 2025 Jul 15

            要升國中了,學校如何選擇?──談升學選擇裡的「孩子表意權」

            每年國小升國中的季節,許多家庭會被「私中還是公立」、「要不要補習」、「讀不讀雙語」這些問題淹沒。但這些選擇的背後,真正重要的,其實是:孩子有沒有參與他人生的第一場決定。 曾經聽過一位小六孩子分享短短一個月內考了六間私中,週週沒得喘息,沒有人問過他:「你想去讀哪間學校?」,或許這就是「兒少表意權」最容易被忽略的現場。

            • 2025 Aug 21

            孩子為什麼不合作?看見「不合作」背後原因

            許多時候,孩子的不合作,並不是故意唱反調,而是學習上屢屢受挫,讓他們無法看見自己的價值,只能透過情緒和行為來保護自己。 面對不願合作的學生,老師能不能不是急著控制行為,而是或許可以先看見他背後的需求。 你,也曾遇過讓你一度想放棄,卻又放不下的孩子嗎? 那麼,老師可以做什麼幫助孩子找到成就感,進而在課堂上合作呢? 你也曾經遇過班上不合作的孩子們嗎?

            • 2025 Jun 13

            對自己的課程設計有信心,才能真正讓學習發生

            一開始,碩頎其實對和不熟悉的人一起學習有點排斥。但在禮德旭的 PBL 引導員培訓中,每次課程結束,碩頎都感到充實又感動,碩頎說:「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段歷程。」。 小組討論時,大家的觀點總能激盪出不同的火花。即使人數不多,卻有著高度參與與開放交流的氛圍,那種「互相支持、沒有壓力」的學習場域,讓碩頎重新感受到教育的溫度和力量。

            • 2025 Oct 22

            瞭解更多

            • 關於禮德旭
            • 什麼是PBL
            • 增能文章
            • 線上講座

            支持我們

            • 捐款支持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kidsleaducation.org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禮德旭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