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可以用AI嗎?
2025 Jul 26 禮德觀點
👦「老師,我作業是用ChatGPT寫的,這樣不行嗎?」
👧「我不是作弊,我是查資料啊!」
面對AI工具的快速發展,許多老師與家長的第一反應是:「禁止學生使用!」但我們想問──禁止,真的是教育的解方嗎?
在AI與網路早已融入孩子生活的今天,問題不該是「可不可以用」,而是「你怎麼使用?」
這樣的對話,才能真正帶領孩子面對未來。
AI不是替代,而是引發思考的起點
根據教育部的調查,國小高年級學生每日上網時間平均超過4.6小時,AI工具的使用,也成為孩子們需要學習的重點能力。
如果我們只擔心他們會拿來「偷寫作業」,是否也錯過了教他們辨別資訊真偽、思考倫理界線的黃金機會?
👀教孩子辨識:AI有「幻覺」,它講的,不一定是真的
👀教孩子判斷:什麼時候是「查資料」,什麼時候是「逃避思考」
👀跟孩子溝通:使用AI後,該怎麼誠實表達、引用與反思
這些過程,比起禁止使用,更能幫助孩子培養AI時代的「學習力」與「誠信力」。
孩子正走在從「他律」到「自律」的道德路上
國小與國中階段的孩子,正從「聽大人話」逐漸邁向「我有判斷能力」的階段。
這時候如果我們只用懲罰、禁止的方式處理AI使用,孩子學會的不是如何判斷,而是如何避開控制。
我們相信,教育不是讓孩子變得聽話,而是讓他們成為對自己負責的公民。
或許你可以跟孩子開始討論:
📌 使用AI要不要註明?讓學生討論什麼叫「誠實」
📌 用AI寫作文算不算抄襲?和學生一起訂下「共識規範」
📌 看到假訊息該不該轉傳?鼓勵孩子查證與思辨
這些都是道德教育的練習場,而非懲罰的現場。
教師與家長可以怎麼做?
📌 AI角色扮演遊戲:模擬「你是AI幫手,要怎麼協助同學寫報告不作弊?」
📌 AI與我寫作比賽:讓孩子一篇用AI協助、一篇自己寫,討論差異
📌 新聞真真假假小挑戰:帶孩子從ChatGPT找新聞,再去查證與分析
這些方法不只幫助孩子認識AI,也同時練習資訊素養、邏輯思辨與同理對話。
這不是單選題,而是開放題
我們想聽聽你怎麼看:
✨你支持孩子在課堂上使用AI嗎?
✨如果要訂一條「AI使用原則」,你會怎麼寫?
你的經驗,可能正是別人突破盲點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