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德旭
  • 關於禮德旭
    回主選單
    • 認識禮德旭
    • 什麼是PBL
    • 年度報告
  • 我們的服務
    回主選單
    • 線上講座
  • 課程介紹
    回主選單
    • 街上遊你遊我
    • 小小報導者
    • 闖進月ㄕˋ界
    • 好老師召集令
  • 禮德專欄
    回主選單
    • PBL教師手冊
  • 增能文章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禮德旭
  • 關於禮德旭
    認識禮德旭 什麼是PBL 年度報告
  • 我們的服務
    線上講座
  • 課程介紹
    街上遊你遊我 小小報導者 闖進月ㄕˋ界 好老師召集令
  • 禮德專欄
    PBL教師手冊
  • 增能文章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禮德觀點 (7)
    • 禮德充電站 (11)
      • PBL教師手冊 (1)
        禮德觀點 (7) 禮德充電站 (11) 手機成癮 (1) 暑假 (4) 自我照顧 (1) 教師 (1) 情緒 (1) AI (2) SEL (9) 兒童權利 (5) 溝通合作 (7) 自我覺察 (3) PBL教師手冊 (1) PBL專題導向式學習 (1)
        1. 首頁
        2. 增能文章
        3. 澳洲禁止16歲以下用社群媒體,你怎麼看?

        澳洲禁止16歲以下用社群媒體,你怎麼看?

        2025 Jun 13 禮德觀點
        內容目錄
        1. 孩子的聲音,不該在網路上被消音
        2. 社群媒體:孩子生活的日常,也可能是風險的溫床
        3. 禁令無法替代素養:我們需要的是教孩子如何面對世界
        4. 政策之外,學校與家庭如何成為陪伴者?
        5. 數位世界不是敵人,而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
        6. 你怎麼看這項禁令? 
        內容目錄
        1. 孩子的聲音,不該在網路上被消音
        2. 社群媒體:孩子生活的日常,也可能是風險的溫床
        3. 禁令無法替代素養:我們需要的是教孩子如何面對世界
        4. 政策之外,學校與家庭如何成為陪伴者?
        5. 數位世界不是敵人,而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
        6. 你怎麼看這項禁令? 

        2024年11月19日,澳洲國會通過《社群媒體最低年齡門檻法案》(Social Media Minimum Age Bill),正式禁止16歲以下兒少使用具有以下特徵的社群平台: 

        ✔ 主要功能為促進用戶間線上社交互動

        ✔ 可供發表內容並與他人互動或連結

        被管制的平台包括 Instagram、Facebook、X(原Twitter)、TikTok、Snapchat、Reddit 等;法案要求平台業者採取「合理措施」防止未滿16歲者使用,否則最高可罰 5,000 萬澳幣。總理艾班尼斯強調:「保護孩子,應是平台的首要責任。」但此法案也引發多方質疑。


        隨著社群媒體成為孩子日常的一部分,風險與機會也一併出現。面對風險,我們該怎麼辦?是全面禁止,還是選擇相信孩子、與他們一起練習?

         


        孩子的聲音,不該在網路上被消音


        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第13與17條,兒童有權表達自己的意見、接觸多元資訊來源並獲得適當引導與保護。換句話說,「媒體近用權」與「資訊表達權」本就是兒少的基本人權。

        如果我們以「他們還不懂」為理由,剝奪這些權利,那不只是限制孩子的自由,更是否定他們作為社會成員的身分。

        孩子不只是未來的主人翁,他們是現在社會的一份子,應該有機會練習發聲、學習選擇、承擔後果。

         


        社群媒體:孩子生活的日常,也可能是風險的溫床


        社群平台在青少年中無所不在,從學習、娛樂、交友、參與議題到自我表達,它是孩子連結世界的主要方式。 但同時,它也潛藏風險:網路霸凌、容貌焦慮、詐騙、數位足跡、不當挑戰……這些都是真實且潛在的傷害。

         


        禁令無法替代素養:我們需要的是教孩子如何面對世界


        「16歲以下禁用社群媒體」這樣的政策,看似保護,卻也可能造成反效果。

        ✖ 青少年可能尋求更隱密的平台,風險更難被察覺 

        ✖ 打壓媒體近用權與言論自由,剝奪了孩子自我表達的可能性 

        ✖ 忽視了教育應有的角色:引導孩子學習,而非替他們決定什麼能接觸

        我們該教的不是如何「迴避危險」,而是如何「辨識危險、建立界線、學會負責」。 媒體素養不是上網前的附註條件,而是成長過程中應該要同步練習的基本能力。

         


        政策之外,學校與家庭如何成為陪伴者?


        ✅ 與孩子一起設定社群使用規則與界線 

        ✅ 引導孩子觀察社群平台的內容推薦邏輯,辨識資訊真假 

        ✅ 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網路事件,討論回應方式與可能的影響 

        ✅ 鼓勵孩子在網路上創作內容、參與有意義的對話,建立數位公民身份

        家庭與教育場域不應是孩子被禁止探索的空間,而應該是「安全實驗室」──一個能練習犯錯、反思與調整的地方。

        禮德旭相信教育是長期陪伴,而非短期禁止。從關係出發,從信任開始,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為一位善用媒體、理解責任的公民。

         


        數位世界不是敵人,而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


        我們不該只擔心孩子用社群,而該問:「他在社群裡學到了什麼?我們有沒有給他準備好進入這個世界的能力?」

        數位公民不是一夜之間出現,而是從生活裡點滴累積。

        面對數位世界,封鎖不是答案;教育,才是。

         


        你怎麼看這項禁令? 


        歡迎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人一起討論: 

        ✅ 孩子的數位素養怎麼培養? 

        ✅ 教育現場可以怎麼做? 

        ✅ 社群媒體是風險,還是機會?

        讓我們一起打造一個更有對話的社會!



        • 兒童權利
        • 禮德觀點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孩子為什麼不合作?看見「不合作」背後原因

        許多時候,孩子的不合作,並不是故意唱反調,而是學習上屢屢受挫,讓他們無法看見自己的價值,只能透過情緒和行為來保護自己。 面對不願合作的學生,老師能不能不是急著控制行為,而是或許可以先看見他背後的需求。 你,也曾遇過讓你一度想放棄,卻又放不下的孩子嗎? 那麼,老師可以做什麼幫助孩子找到成就感,進而在課堂上合作呢? 你也曾經遇過班上不合作的孩子們嗎?

        • 2025 Jun 13

        幫孩子建立好習慣重要嗎?

        👧🏻「耶!暑假就是每天睡到中午!」 👦🏻「我媽每天還是要我讀30分鐘書,也太掃興了吧。」 👦🏻「我只吃炸雞可以嗎?反正放假了~」 👧🏻「反正老師也不會罵我,我可以晚睡一點吧?」 暑假到了,生活突然沒了作息、沒有老師的提醒、沒有班級公約,有些孩子瞬間進入「超自由」狀態——睡到自然醒、吃飯隨意、看書不碰、說謊也不用擔心被發現。 我們都曾經是這樣的孩子,覺得放暑假就是「放掉一切」,終於可以當自己想當的人。

        • 2025 Jul 18

        學生可以用AI嗎?

        面對AI工具的快速發展,許多老師與家長的第一反應是:「禁止學生使用!」但我們想問──禁止,真的是教育的解方嗎? 在AI與網路早已融入孩子生活的今天,問題不該是「可不可以用」,而是「你怎麼使用?」 這樣的對話,才能真正帶領孩子面對未來。

        • 2025 Jul 26

        合作力,該怎麼教?從四「有」三「不」開始!

        「老師,他一直不做事,我只好自己寫完…」 孩子們分組討論時,有人急著自己完成全部;有人悶不吭聲地做自己的事情。 這樣的分組合作,真的有效嗎? 我們都知道合作力很重要,但孩子們知道怎麼「合作」嗎?

        • 2025 Jul 30

        了解孩子的四種合作模式!只要放對位置,人人都可以是好夥伴

        你是否也曾遇過讓你頭痛的孩子,總是在團體活動中搗蛋、挑釁、無法專注? 有的時候,或許孩子不是不想配合,而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 來看看孩子的四種合作模式,找到適合他的合作位置!

        • 2025 Jul 13

        瞭解更多

        • 關於禮德旭
        • 什麼是PBL
        • 增能文章
        • 線上講座

        支持我們

        • 捐款支持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kidsleaducation.org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禮德旭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