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課堂上,創造孩子自我覺察的空間?
2025 Aug 08 禮德充電站
內容目錄
內容目錄
在課堂中,我們總是期待孩子能更有自信、更能面對挑戰、更懂自己想什麼。
但這些不能急著教,而是要先讓他們有空間去想、去說、去感覺自己。
因此孩子需要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
在課堂上,創造覺察空間的三種方法
1️⃣ 讓孩子說說「怎麼想的」
例如:「你為什麼這樣做?」、「你是怎麼想的?」
2️⃣ 運用「情緒地圖」幫助說出感受
用顏色辨識情緒,幫助孩子具體表達內在狀態。
3️⃣ 安排「安靜思考」時刻
默想30秒、先畫一畫、寫一寫,再分享。
什麼是情緒地圖?
情緒地圖是孩子覺察情緒的工具。
用顏色區分感受 → 幫助命名情緒 → 進一步理解原因。
例如:
📍紅色:生氣、煩躁
📍藍色:難過、失望
📍黃色:開心、興奮
📍綠色:平靜、安心
可以問問孩子:「你現在在哪個顏色區?為什麼?」
你也在課堂中陪孩子覺察自己嗎?
當孩子能說出自己「怎麼了」,
他們就更能為自己的情緒、選擇與行動負責。
讓課堂,成為孩子認識自己的開始。
你也在課堂中陪孩子覺察自己嗎?
你怎麼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教學小撇步,
讓更多老師一起打造自我覺察教室!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