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德旭
  • 關於禮德旭
    回主選單
    • 認識禮德旭
    • 什麼是PBL
    • 年度報告
  • 我們的服務
    回主選單
    • 線上講座
  • 課程介紹
    回主選單
    • 街上遊你遊我
    • 小小報導者
    • 闖進月ㄕˋ界
    • 好老師召集令
  • 禮德專欄
    回主選單
    • PBL教師手冊
    • SEL加油站
    • 禮德交換日記
  • 增能文章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禮德旭
  • 關於禮德旭
    認識禮德旭 什麼是PBL 年度報告
  • 我們的服務
    線上講座
  • 課程介紹
    街上遊你遊我 小小報導者 闖進月ㄕˋ界 好老師召集令
  • 禮德專欄
    PBL教師手冊 SEL加油站 禮德交換日記
  • 增能文章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禮德觀點 (8)
    • 禮德充電站 (12)
      • PBL教師手冊 (4)
        • SEL加油站 (5)
          • 禮德交換日記 (6)
            禮德觀點 (8) 禮德充電站 (12) 手機成癮 (1) 暑假 (4) 自我照顧 (1) 教師 (1) 情緒 (1) AI (2) SEL (15) 兒童權利 (5) 溝通合作 (8) 自我覺察 (3) PBL教師手冊 (4) PBL專題導向式學習 (4) 兒童表意權 (1) SEL加油站 (2) 禮德交換日記 (6) 6C領導力 (2) 創意設計 (2) 引導師 (5)
            1. 首頁
            2. 增能文章
            3. Ch4 PBL課程評量方式

            Ch4 PBL課程評量方式

            2025 Oct 17 PBL教師手冊
            內容目錄
            1. 從考試型評量到真實任務/表現型評量
            2. 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1. 一、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Assessment)
              2. 二、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Assessment)
            3. 如何把NTKs轉化為具體可評量的項目與分級量表
              1. 第一步|先轉換成具體可供檢核的學習表現
              2. 第二步|使用四級檢核評分量表
            4. 下章預告

            跟著Ch3的內容設計出PBL課程後,大家都會好奇PBL中的評量如何操作?這個章節將與你分享以下子題:

            • 從「考試型評量」到「真實任務/表現性評量」 
            •  PBL中的評量類型 
            •  如何把NTKs轉化為具體可評量的項目與分級量表
             

            從考試型評量到真實任務/表現型評量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最熟悉的評量方式是紙筆測驗。考題中有明確答案,教師容易批改,學生表現可以具體用分數衡量。

            但在真實世界,我們很少被問及「你知道台灣是哪一年割讓給日本的嗎?」,而更常會需要思考「如果你身在哪個年代、面對那樣的社會環境,你可以做些什麼?」

            就是因著這樣的落差,PBL才更像是當前世代必須的學習法,因為其強調「真實任務、表現性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

            當你在設計PBL評量時,可以這樣問自己:

            • 這個任務能讓學生運用知識,而不只是再現他記憶的知識嗎? 
            • 學生表現是否能連結真實生活或真實角色? 
            • 我能否從學生進行任務過程中,觀察出理解、合作、創造與反思? 
            • 評量的方式是否提供學生自我調整與同儕回饋的空間?
             

            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PBL的評量可以簡單分為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Assessment)與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Assessment),這兩者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又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呢?

            一、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Assessment)

            形成性評量是一種在學習進行中,透過觀察、提問、回饋與對話,蒐集學生學習證據、理解學生概念發展狀況,並據此調整教學與支持學生學習的過程。

            這概念源於Black & Wiliam (1998) 的研究,指出「評量若能用來促進學習(assessment for learning),而非僅是測量學習(assessment of learning),才能真正提升學習成效」。核心理念是「學習過程中的回饋與調整」,是一種「教與學同時進行的互動歷程」。

            PBL中的應用例子:

            • 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回應驅動問題,而展開的探究歷程(以其探究中的實作作為評量) 
            • 學生在每個探究階段反思並記錄:「我們目前遇到的挑戰是什麼?下一步怎麼改進?」 
            • 學生在公開呈現前多次的分享、同儕回饋、教師回饋,進而做滾動修正。

            二、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Assessment)

             總結性評量是在一個學習歷程結束時,檢視學生在整體學習目標上的表現,以做為成績評定、成果展示或課程改進的依據。

            這概念源於傳統測驗理論(Classical Test Theory)與教育測量(Educational Measurement)框架,重視學習成果的驗證與證明。主要功能是「判定學生是否達成特定學習目標」。

            PBL中的應用例子:

            • 學生在最後一環的公開呈現中展示專題成果與歷程,評審根據Rubric評定各面向表現。 
            • 教師綜合學生整個學期的作品集與自我反思,給予最終學習成就評分。
             

            如何把NTKs轉化為具體可評量的項目與分級量表

            前一章節提到的Need-to-knows像是學生的學習地圖,幫助學生知道「要回應驅動問題,需要習得的概念、技能與心態」,同時也是做出「完善的產品/呈現」必備的環節。 

            然後要怎麼把這些「需要知道Need-to-knows」轉化為「具體可評量的指標」呢?

            第一步|先轉換成具體可供檢核的學習表現

            如果NTK之一是「學生需要知道客家建築的特色」,那教師設計課程時需要問自己:「學生做到什麼代表他學會了?」

            在這個環節,建議先自己想出3個能明確指出他學會這項概念的具體學習表現,例如:

            • 學生能做出符合客家建築特色的模型 
            • 學生能識別客家建築對應的圖片 
            • 學生能說明客家建築的特色與族群文化的關聯

            接著運用「動詞使用參考表」進行對照,看看檢核的動詞是否平均分散在不同的層次,例如「做出」對應到的是「創造」層次,「識別」對應到的是「記憶」層次,而「說明」對照的是「理解」層次。以此確保自己所設定的學習表現不會太過偏頗,而是適當的循序漸進。

            認知領域
            目標層次
            行為動詞
            記憶 認識、回憶、定義、描述、識別、標明、列舉、配合、指定、概述、複製、陳述
            理解 說明、舉例、分類、概述、推斷、比較、解釋、轉換、辯護、辨別、評價、引申、歸納、釋義、預測、改寫
            應用 執行、實施、改愛(傅換)、計算、證明(說明或展示)、發現(探索)、操作、修改、預估(測)、準備、連結、示範、解決、使用(運用)
            分析 差別、組織、歸因、拆解、圖示、區別、辨別、識別、(舉例)說明、推論、概述、指出、連結、選擇、區分、細分
            評鑑 檢核、評述、評價、比較、評斷(總結)、對照、描述、鑑別(區別)、解釋、證明、詮釋、連結(關聯)、總結、支持(證實)
            創造 創造、計劃、製作

            資料來源:參考 Anderson& Krathwohl(2001),Gronlund (1995:103)

            第二步|使用四級檢核評分量表

            在PBL的課室中,每個環節都學習都可以被分開評估,不會是最終才有一個成績,而是在每個階段的學習表現,都可以評量學生。禮德旭建議使用四級Rubric,等級名稱可以用文字描述式:新手村、發展中、選手村、大師(你也可以自己界定不同的名稱)。

            這樣的好處是每個等級都代表學生現在的「發展階段」,而不是「好壞對比」,讓學生清楚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可以前往的方向,同時支持學生的自我覺察與學習動機,也方便教師可以在每一個學習表現對應的四級等級評分表中打勾紀錄。

            以下以客家文化市集的課程做舉例,這樣的四級評量可以套用在每一個學習表現上做勾選評估喔!

            等級 等級描述 應用舉例說明
            4大師(Exemplary) 學生能主動整合多元資訊,靈活應用於真實情境;能清楚解釋「為什麼」與「怎麼做」。 學生能運用多種資料與觀點策畫市集活動,展現對文化的深刻理解。
            3選手村(Proficient) 學生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完成任務並展現理解。 學生能說明客家文化的主要特色,並以清晰方式介紹給他人。
            2發展中(Developing) 學生能部分應用所學,但理解仍不完整或表達不清。 學生能舉例一些客家特色,但無法清楚連結文化意涵。
            1新手村(Beginning) 學生能在教師引導下完成任務,尚未展現獨立理解或應用。 學生能依指示說明文化內容,但缺乏自主理解或深入探究。
             

            下章預告

            下一個篇章將與大家分享禮德旭過往的PBL課程,希望能幫助你找到最適合你與學生的一套去嘗試,你會看見不一樣的課室風景!

            • PBL教師手冊
            • PBL專題導向式學習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我是為你好」但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為孩子好?

            每當這句「我是為你好」出現,像是一句讓人無從反駁的咒語,瞬間封住了孩子表達的空間,也讓我們以為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關心與保護。 但孩子真的感受到「好」了嗎?還是只感受到被限制、被控制,甚至無法選擇的窒息感?

            • 2025 Jul 10

            了解孩子的四種合作模式!只要放對位置,人人都可以是好夥伴

            你是否也曾遇過讓你頭痛的孩子,總是在團體活動中搗蛋、挑釁、無法專注? 有的時候,或許孩子不是不想配合,而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 來看看孩子的四種合作模式,找到適合他的合作位置!

            • 2025 Jul 13

            我想成為一個溫柔堅定的大人

            在大學四年級的尾聲,逸馨決定做一件「現在不做,可能再也沒有機會」的事。從報名禮德旭的 PBL 引導員培訓,到真正站上營隊現場引導一群孩子,逸馨走過困惑、無助,也得到了信心與感動。這一段經歷,讓他重新想像了「老師」的角色,也找到自己未來想成為的大人模樣。

            • 2025 Sep 25

            一節課讓你帶全班長出向心力,用共創班級價值取代班規

            開學第一週,大家過得還好嗎?新的一個學年,我們想跟你分享怎麼用一節課帶全班長出向心力。禮德旭夥伴常聽到一些老師愁眉苦臉的說:「我帶這個班帶的好辛苦啊!」老師你知道嗎?你的孩子「絕對」有能力「跟你一起努力」! 前提是:老師,你有讓班上孩子們討論過班級價值嗎? 班級是一個團體,團體的氛圍靠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建立的。 價值相比規定,是更良性的存在, 價值是由一群人討論出來的, 是因為有期待而努力追尋,而不是因為有懲罰而極力遵守。 「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帶孩子討論理想班級!」 別擔心,今天我們不只教你怎麼帶孩子打造理想班級,還要將學習單送給你!

            • 2025 Sep 11

            一句「老師,謝謝你」,讓所有努力都值得

            身為政大社會學系的師培生詠芯,原本只是希望累積實習經驗。當看到禮德旭 PBL 引導員培訓的資訊時,被「亦師亦友」、「夥伴」的師生關係吸引,和自己想像中的教育模樣非常接近。於是,詠芯決定走進這段未知卻令人期待的旅程!

            • 2025 Oct 02

            如何在課堂上,創造孩子自我覺察的空間?

            在課堂中,我們總是期待孩子能更有自信、更能面對挑戰、更懂自己想什麼。 但這些不能急著教,而是要先讓他們有空間去想、去說、去感覺自己。 因此孩子需要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

            • 2025 Aug 08

            瞭解更多

            • 關於禮德旭
            • 什麼是PBL
            • 增能文章
            • 線上講座

            支持我們

            • 捐款支持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kidsleaducation.org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禮德旭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