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中如何透過對話激發孩子合作
2025 Jun 29 禮德充電站
是不是常常在課堂上遇到孩子說:
「這個我會,我自己負責!」
「好難喔!我不知道怎麼做。」
「老師你幫我看一下,這樣可以嗎?」
這些話,其實都是孩子們在團隊合作中發出的真實信號!
這些話背後,藏著每個孩子對合作的不同期待、習慣與挑戰。
老師的回應方式,就成了引導合作的關鍵力量!
\ 一起來看看這些常見情境與老師該如何回應的大補帖 /
情境一
「這個我會,我自己負責!」
孩子特質:習慣獨攬責任、不擅長討論
🧑🏫老師可以這樣說:
「太好了!你這麼積極真的很棒!你願意帶著OO一起完成這部分嗎?你也可以分配任務給他喔~」
情境二
「好累喔!都是我在想。」
孩子特質:習慣主導、不易聽見他人聲音/正在釋放合作求救訊號
🧑🏫老師可以這樣說:
「發生什麼事了?你們剛剛是怎麼討論的呢?」
「其他人可以說說看,剛才怎麼沒說出想法呢?」
「我們一起說出感受和需要,老師陪你們再試一次!」
情境三
「好難喔!我不知道要怎麼做。」
孩子特質:難以進入合作、學習落後或缺乏信心
🧑🏫老師可以這樣說:
「你在哪一部分卡住了呢?」
「大家,你們有夥伴聽不太懂,可以再說一次給他聽嗎?」
「我想聽聽你們的想法,老師陪你們一起來想!」
情境四
「都是你!拖累我們的進度!」
孩子特質:遇到挫折以指責方式表達不滿
🧑🏫老師可以這樣說:
「請告訴我,發生什麼事讓你這樣感覺?」
「OO你怎麼看?你有什麼想法想說?」
「我們一起調整分工,再確認彼此的合作默契,好嗎?」
情境五
「老師你幫我看一下,這樣可以嗎?」
孩子特質:需要確認方向、有標準答案依賴、缺乏信心
🧑🏫老師可以這樣說:
「哇!這個想法很有意思,因為OOO~」
「我很好奇你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如果我是使用者,我會覺得OOO,你覺得呢?」
合作從來不是天生就會的事,需要在每一次的課堂練習中慢慢學會。
老師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學習溝通、理解彼此、願意合作的開始!